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 生态优农 全域旅游——江西省婺源县巡检司村乡村振兴的实践

编者按:今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建筑与景观学院师生在赣皖浙三省五地,已经探索、实践了六年之久,完成了多篇博士和硕士论文,并开设了乡村振兴与设计的课程,培养了5届研究生。

江西省婺源县有一处自然资源优良、耕读文化厚重的徽州古村落——巡检司村。历史上,受盆地内有限资源和经常性局部灾害的影响,巡检司村衍生并传承了基于自然的生态节制智慧,包括土地节制(顺应地形建村,不破坏自然格局)、植被节制(保护风水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水资源节制(维护水口、挖塘蓄水、建筑存水)等方面,维持了整体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持续利用,堪称农业时代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典范。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长期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稳机制和传统的农业生态景观遭到破坏,人口大规模外流,面临逐渐凋敝的困境。2015年,上饶市、婺源县和赋春镇各级政府领导开拓创新,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活动,创造各种条件,引进了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教授俞孔坚带领的设计团队。该团队以“保育本底、植入激活、新旧共生、与民共荣”的理念,开始在巡检司村实验“望山生活”——践行一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有乡愁的生活,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以诗意栖居、生态优农、全域旅游、研学实践和文创艺术五位一体的“望山生活”正在巡检司村生根开花,凋敝的乡村和社区重新焕发生机。巡检司村案例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

巡检司村平面图

发掘和利用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践行“望山生活”五位一体理念

近年来,巡检司村河道的渠化硬化、化肥农药的滥用等破坏了自然本底,前几年产业发展的滞后和村民的低收入又使得青壮年大量流失,土地撂荒严重,房屋日渐凋敝;加之村内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短缺,文化教育落后,乡土遗产景观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村民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越来越弱。“望山生活”模式强调生态优先和保护自然,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主要措施包括:在系统梳理自然及文化本底的基础上,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重塑乡村治理秩序,践行“望山生活”五位一体的理念,即诗意栖居、生态优农、全域旅游、研学实践与文创艺术。理念的核心在于建立新的城乡关系与供给策略——生态系统服务,即将人类的生存、健康与自由的福祉,建立在生态系统的安全、健全与丰饶之上,引领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生态系统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城乡共荣。

构建海绵国土,完善生态基础设施。本案例中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保护并修复以陂塘—低堰—水圳为核心的古代水利遗产,这些微型水利系统保护了自然的水过程和水格局,实现了水源涵养、地下水回补、雨污净化、雨涝调蓄,同时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二是及时阻止了河道的渠化硬化工程,保护自然河床,从而维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净化面源污染,补充地下水。三是保护并修复了水口及水口林。水口是村庄的水系交汇处,在其一侧营造较高地势,并种植水口林,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同时调节了小气候。

重拾传统农业智慧。巡检司村优农基地通过休耕、轮作、秸秆还田等措施恢复地力;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与农药,确保作物的绿色安全;充分发挥农业空间的复合功能,同期建设开放式竹林养鸡场、蜜蜂养殖场等,“以种带养,以养促种”,从而保护与恢复了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

重塑诗意栖居生活空间。村庄建设总体规划采用“插队与拼贴”的形式,即改造旧宅基地,“插队式”地引入城市居民,并用“拼贴”的方式规划新民居与服务设施。建筑改造方面汲取徽派建筑采光隔热、存水去湿的博弈智慧,保留并修复了天井,打通墙体采用落地窗来通风采光,保护原有木雕的同时发挥其除湿功能。对破损的汇秀古桥采用传统榫卯结构进行修缮,改危桥为廊桥,既保证了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又恢复了交通与游憩功能。此外,保护并修复徽饶古道的片石铺装,促进雨水下渗,并与快速的区域交通相结合;沿村路修建明渠,与河道连通,解决排水问题,并在出水口设计曝氧池,通过水流与瓦片的碰撞使水体复氧。

打造生态产品。在全域旅游方面,规划了三公里的遗产廊道与解说系统,串联了巡检司村及周边三个古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学实践方面,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在此挂牌,理想人居与乡土景观研学也持续开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现场教育基地。在文创艺术方面,策划了全国首届“望山田野舞台”、中国首个5G乡村艺术生活馆等活动,共获得5000多万的关注量,成为中国首个乡村振兴网络直播基地。

共建乡村治理秩序。“望山生活”团队引导并建立了一种由政府、专家、村民和企业共同组成的联合管理机制,共同讨论、审查规划,监督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风貌的提升,推进乡村卫生及社会秩序的改善。团队为政府及村集体提供专业知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并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政府与村集体提供政策支持,协调村民利益,让村民参与共建共享活动,形成了巡检司村的共建共治模式。

“望山生活”让诗意栖居、生态优农、全域旅游、研学实践和文创艺术在巡检司村生根开花

望山生活馆、汇秀桥改造前后对比

“望山生活”模式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带动了巡检司村的乡村振兴,在为城市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自然生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高效利用。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大幅提升。保护与改善了巡检司村的自然生态系统,构建了海绵国土。在整体的水生态、水环境及水资源的大背景下,这些生态基础设施实现了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调理,从而综合、系统、可持续地解决了水问题。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的光、水、风等,在大大提高舒适度的同时,尽量减少能耗,慢行系统的保护与修缮也鼓励了绿色的休闲方式。

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不完全依赖国家投入的、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乡村振兴之路。具体体现为:一是2021年巡检司村常住人口年均收入较2015年提升了71%。经居民自发修缮与改造的民居数量大大提升,2015年仅有10幢,2021年已达60幢,占总户数的55%。二是农产品完成优质优价转型。例如,有机、安全、可溯源的“望山鄣顶”茶,在市场得到了高品质的认可。三是旅游业兴旺发展。近年来,老百姓将自己家打造成为特色民宿,油菜花旺季、向日葵与水稻丰收季的民宿入住率达到了80%以上。

新秩序激发乡村活力。青壮年们选择回乡工作,2020年巡检司村常住人口较2015年增加了54%,户籍人口增加了24%。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完善,富有地方特色传统的村容村貌得到修缮、千年徽饶古道受到保护,三百年古廊桥被修复,受雨涝之困的村道成了拥有流水景观的美丽街道。

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物质类、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在遗产廊道的体系下得到系统保护,当地人逐渐认识到了本土自然系统和文化景观的价值,增强了对脚下土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村民们更加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并接受了一种建立在健全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低碳可持续的美学观,认识到在保护中利用自然才是振兴乡村的长久之计。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共荣方面的启示

通过实践表明,以“保育本底、植入激活、新旧共生、与民共荣”为理念的巡检司村“望山生活”模式,在乡村振兴等方面带来诸多启示:

让城市人获得优质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带动乡村振兴,是减少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荣的有效途径。大城市病给城市居民带来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乡村富足的生态系统服务并没有得到有效兑现。本案例通过恢复生态系统,推广了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通过市场化途径,实现了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在让城市人充分认识乡村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享受乡村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带去了知识和财富,从而使凋敝的乡村经济得以振兴,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脱贫不返贫的可持续发展。本案例体现的模式与理念推动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为其他地区的农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层面丰富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内涵。如何健全巡检司村自然本底,保护和恢复其生态系统,重建韧性景观,可以从徽州传统生态智慧中得到启示。村中一系列的海绵景观既是先民适应旱涝的智慧,更是婺源地缘社会及邻里关系和谐共生的体现,是几千年来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和传统生态智慧在大地上的烙印。然而,这种合理利用自然的生态智慧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在中国广大乡村被逐渐遗忘甚至摒弃。实践证明,这种来源于生存经验的智慧可以适应季风气候,部分方法也适用于世界其他地区,传统生态智慧转化成的科学实践方案迎来了向全球推广的机遇。

“望山生活”模式为全球乡村建设提供了中国范式。乡村凋敝作为世界性难题,各个国家均对乡村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如“英格兰乡村发展计划”、德国“城乡等值”理念、美国的城乡共生及“生态村”建设模式、日本的“造村运动”及“一村一品运动”等。在全球乡村建设进程中,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利用富裕阶层对优质生态服务和文化资产的支付意愿,兑现绿水青山和乡愁的经济价值,在不破坏和不消耗自然和文化资产的前提下,创造就业与经济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面临的建设之路更为复杂,而“望山生活”模式的成效可圈可点,值得被持续研究与推广。(作者:李嘉宁 谢梦云 胡一凡 周 妍 作者单位: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原文链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 生态优农 全域旅游——江西省婺源县巡检司村乡村振兴的实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