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悠悠岁月五十载,漫漫简化推普路:专访语言学家苏培成教授

1956年1月31日,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汉字简化进入实施阶段;同年2月6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推广普通话工作正式展开。值此两项重要文件发布5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苏培成先生,请他就简化汉字和推广普通话这两件中国语文改革工作做一番介绍。

汉字简化——古老文字渐渐踏出时代步伐

苏老师说,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民众中有深远影响。封建社会,笔画简单的简体字虽然一直在民间流通,但却被称为“俗字”,不登大雅之堂。进入20世纪,随着民族民主改革的兴起,要求用简易的俗字代替笔画繁复的传统正字的呼声日益高涨。1909年,教育家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的文章,阐明俗体字笔画简单,易学易记,普通教育采用俗体字有利无害。在逐渐高涨的简体字运动推动下,1935年8月21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政府颁布推行简体字,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不过由于国民党内军阀官僚等保守势力极力反对,这批简体字的推行半途而废。

新中国建立后,为扫除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文盲,更好地开展大规模经济和文化建设,有关部门着手拟定汉字简化方案。1954年1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定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经过对专家和文教工作者意见的广泛征求,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并于1月31日正式公布该方案,开始分批推行。

由此可见,汉字简化并非新中国成立后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简化汉字也没有造成历史与现实的隔阂,相反,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学者对先前未竟事业的完成,也实现了国人使用简捷汉字的夙愿,开启了一个让汉字与现代化大潮接轨的新时代。

作为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人,苏老师对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者在汉字简化工作当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则更为熟知。早在新文化运动期间,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教授钱玄同尤其热心语文改革。1920年2月1日,他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1933年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上提出《简省现行汉字的笔划案》。钱玄同的学生,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文系教授魏建功先生在老师的感召下也热衷汉字简化。他参与制定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的工作,写下大量相关文章。魏建功为我国的语言教育、文字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为广泛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第一版)就是魏建功主持编纂的。王力先生1949年后也曾参加汉字简化方案的制订工作。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者在中国汉字改革方面功不可没,他们的学术成就将永载史册。

苏培成老师自毕业至今都在从事汉语汉字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也一直以身作则地使用标准规范的简化字。对于简化字所取得的良好效果,苏老师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减少了笔画;二,减少了字数;三,提高了文字的清晰度。

综上,简化字便于学习、书写、阅读,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推行50年来,使用者非常普遍,用它印制的报纸难以计数,它的影响也早已超出了中国大陆。2006年2月18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文章,题目是《海外汉语热带来简体字热》。事实表明,台湾同胞、外籍华人正在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使用简化汉字,简体字风潮已成为大势所趋。

然而,汉字简化并非一帆风顺。从早期的不登大雅,到国民党政府简化字方案的夭折,再到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为进一步简化汉字而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停止试用,汉字简化始终游走在两种声音之间。直到今天人们对于汉字简化依然争论不休,苏老师也就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

一、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汉字作为一套特殊的文字系统,简化后符号功能得到凸显,理据性却也随之削弱了,似乎得不偿失。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繁体字中不少也是书写繁复的古字删削笔画而成,是另一种“简体字”,很多都已经失去了初制时的理据;许多汉字简化后恢复了更古时期的原貌,近年来也不断有学者对简化字的源头做出新的考证,如陈炜湛先生发表过《汉字简化始于甲骨文说》;一些汉字笔画虽然减少,理据反而增加。当然,有的简化字确实使理据受到影响,有得则必有失,即使不加以简化,我们也难免在汉字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简化字方案中根据同音合并多个繁体字为一个简化字的做法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是,中国传统的构字法中早就存在同音假借的方式,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可以效法?

二、一简对多繁的简化字,在简繁转换中会造成混淆,这样的简化字必须调整。

应该看到,一简对多繁的简化字应用在白话文里没有发生问题。至于简繁转换时出错,并不是简化字本身有什么不妥,而是从事转换工作的人不熟悉繁体字,不具备从事转换工作的条件。

三、如果把一简对多繁改为一简对一繁,不认识繁体字的人不也可以从事简繁转换的工作了吗?

汉字简化采用的是约定俗成,一个繁体字如何简化不完全是任意的,要考虑群众的用字习惯。例如“匯”“彙”合并为“汇”,社会早经约定;简化字使用至今,已然成形,硬把群众熟悉的“面粉、斗争、干部、先后”改成“麵粉、鬥争、幹部、先後”,弃简返繁,很难向群众解释清楚。

四、由于用了简化字,许多古书都读不懂了,妨碍文化传承,造成极大的损失。

认识繁体字与会读古书是两回事。古书虽然用的是繁体字,但是认识繁体字并不等于就会读文言文,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读者自身的古代汉语修养。繁体字无需提上基本教学日程,除专业文史哲研究者以外的大多数人都不必须学习繁体字。

五、有些人喜欢在私下的笔记、书信中使用繁体字,但是国家规定必须使用繁体字势必会使这部分人受到压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喜好使用繁体字属于个人习惯,不一定要推广到全社会,个人用字毕竟不足以影响社会用字。为使全社会用字更加整齐划一,2000年公布的《语言文字法》当中规定,除特殊情况之外,其他场合均必须使用规范的简化字。普通人如果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繁体字当然有益无害,但是一定要避免繁简混用。

六、现在人们都用电脑打字写文章,笔画多一点没关系,所以汉字不必简化。

实际上,汉字在人际界面的应用还是主要的,简化字对大多数需要与汉字打交道的人都是有好处的。即使用电脑处理中文,由于简化字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节省目力,优势不言而喻。

总体说来,50年来的经验证明,汉字简化工作卓有成效,短期内这套简化字方案不会发生大的变动。而且,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大陆文化的优势日益得以彰显,影响范围也得以扩大。简便易读的简化字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的欢迎,相信汉字简化的风潮不仅不可逆转,而且拥有继续扩大影响力的潜质,到那时,两岸“书同文”将不再成为难题。

推广普通话——实现语言生活的现代化

苏老师提到,汉语自古就存在着方言,也存在共同语。汉语的共同语春秋时叫“雅言”,西汉叫“通语”,明清叫“官话”,到了清末改称为“国语”。汉语的共同语虽然早就存在,但在封建时代使用的范围一直比较狭窄,而且缺少明确的标准。直到清末,为了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反对国内的封建统治,民族民主革命爆发了。社会变革要求共同语的产生,推行共同语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为了推行国语,1913年民国政府召开读音统一会,议定汉字的国定读音即国音,以及拼切国音的注音字母。到了五四时期,推行国语的呼声日益高涨,逐渐形成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1917年,教育界的知名人士组成民间学术团体“国语研究会”,推举蔡元培为会长,致力推广国语。1919年,教育部训令全国国民学校改国文科委国语科。1928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改名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负责国语标准的审核和宣传推广。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实现统一,但是方言造成的隔阂,给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推行共同语提上了议事日程。1955年10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北京联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议决定用“普通话”代替“国语”。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提及现在普通话在国内推行的措施,苏老师说,当前我国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工作思路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三项基本措施是: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我国的“推普周”定于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

50年来推广普通话已经取得巨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普通话的应用人群比例仍然失调;方言区的语言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个别地区个别人提出所谓“保卫方言”的口号,没能正确地处理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应该看到,推广普通话就是实现语言生活的现代化,首先要克服方言造成的隔阂,加强沟通。其次,方言和普通话并不是对立的,他们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依存。

苏老师对人们常常感到模糊的“国语”和“普通话”的概念加以解释:“国语”一词是日语借词,是中国知识分子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规定共同语的做法时引入的词汇;“普通话”一词最早见于清人朱文熊在1906年编写的《江苏新字母》,他将“普通话”定义为各省通用话,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普通大众共同使用的语言。针对近期有人提出要将“普通话”改名为“国语”。苏老师认为:首先,我们境内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将汉族共同语定义为“国语”难免伤害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其次,有“国旗”、“国徽”、“国歌”,不一定要有“国语”,前者的“国”指国家,而“国语”的实质是汉民族的语言,具有民族性,少数民族同胞恐难接受这样的命名。

我们欣喜地发现,随着内地经济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正在或打算学习普通话。而对于两岸共同语的统一问题,苏老师充满了信心。回顾历史,甲午战争使台湾同胞饱受了50年外族统治的煎熬,日本殖民者推行“皇民化”政策,妄图在岛内实现“去中国化”。但是台湾人民始终不放弃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台湾解放后,包括魏建功在内的大陆学者进入台湾,为在岛内普及汉语言做出努力,而台湾同胞的一腔爱国热情也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办于北平,总部现在台湾的,全世界唯一全文标注注音符号的报刊——《国语日报》便是大陆学者在台湾普及共同语的历史见证。两岸的共同语有着相同的渊源,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略有差别,只要两岸炎黄子孙共同努力,相信语言的统一应该不存在障碍。

苏培成教授简介:

苏培成,1935年出生,天津市人,1962年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已经出版的著作有《现代汉字学纲要》、《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关注社会语文生活》、《汉字形义分析字典》(与曹先擢先生共同主编)、《错别字辨析字典》(主编)、《标点符号实用手册》等几种,另外还发表了学术论文三四十篇。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