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吴国盛:被边缘化的学科“重担在肩”

通识教育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科学史由于其天然的沟通文理的功能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同一所高校内,研究科学史的人互不认识,各高校间,教科学史的人互不认识,搞科学史的同行,各自为阵、孤军奋战,这是被认同的“行规”,还是历史的烙痕?

不过,令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哲学系教授吴国盛没想到的,“首届科学史教学研讨会”从一开场便效果惊人。会议当天,从没有和吴国盛联系过的5位外地学者闻讯赶来;一边开会一边不断有北京高校或者科研单位的同行闻讯后主动到会;原本没被安排发言的学者不满足于旁听,要求发言……

8月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哲学系主办的“首届科技史教学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33家单位的60余位科学史课程教师到会,并倡议成立“科技史教学委员会”。后据统计,实到人数超过70人,很多北京市学者直接到场交流,没有通过组织者。会后,不少人索要会上学者演讲的ppt。这种“火爆”程度的同行研讨,在国内科学史界还不多见。

到会教师中,绝大多数在院校承担着科学史专业研究生课程或本科生通识教育。但有意思的是,他们来自各种领域,有高校的教授,也有中学的教师;有专职的科学史学者,有数学史、物理史、化学史等专门的研究者,也有科技哲学领域内的学者,还有理工科内因爱好而研究或教授科学史的教师。这些人之间,许多彼此并不熟识,北京一所高校的两拨人,都不知道对方原来在校内从事着与自己相近的教学与研究,这次会议才认识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国科学史很大程度上还处在分科史阶段,教科学史课程的人来自各种学科门类,非常分散。”吴国盛介绍,自以萨顿为代表的第一代专职科学史研究者出现,国外的科学史已经跨越第一阶段——专科史,而达到第二阶段,即综合史、通史。在美国,科学史通常被认为是史学,但在中国,科学史分散在理科院系、工学(如材料科学)、哲学(如科技哲学)中。“这是非常可笑的现象”,吴国盛认为。

该学科创始人萨顿曾界定,科学史(通史)不是各门专科史(分科史,如数学史、物理史)的汇编,而是在书写科学史实时,侧重于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科学与人文、社会之间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之中发现科学本身的统一性和人文力量。

吴国盛说,这说明科学史学科从出现开始,强调的是通史、综合史,其本身就是追求统一性的学科,追求科学的统一性、文明的统一性、人类的统一性,但现在它自身都不统一,教化学史的教师也许熟悉化学史领域的同行,却不熟悉本校物理学史的同行,不熟悉数学史学者,“这很可悲!”

科学史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学科,原本只有硕士博士阶段的教学。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在高校中不断推进,科学史凭借其自身功能,也开始崭露头角。

吴国盛称,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感和批判精神。一些只通过教科书来了解科学的学生,往往认为科学的理论是万古不变的真理,一旦问世就有不可侵犯的地位,而从学习科学发展史过程中,则可以读到真理与谬误交织的进程,在这种交织中,科学理论的演变就像积木拼图,先在黑暗中摸索,进而浮现出来。

并且,科学史还可以帮助树立全面、准确的科学形象和科学家形象,单纯从理科教科书中学习,看不见创造这些科学理论的科学家的形象,通过对历史的解读,则有助于学生获取真实、鲜活的科学家形象、性格。

此外,科学史还揭示科学与人类其他文化,如宗教、政治、文学等的关系,从而让人领悟到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与统一性,在培养学生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及反对教条主义的科学形象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逐渐认识到科学史的功能,开始将科学史列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科学史通选课程,甚至在有些学院,将之列为必修课程。

这是否意味着科学史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这显然不够,吴国盛认为。事实上,分科史的建制、被边缘化,仍是科学史界最大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施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科学史以“科学技术史”的名称归在理学门类下,这意味着,科学史虽然是一级学科,但不设2级学科,有学者推测,这是为了避免刚刚统一起来的科学史学科,又走上区分为物理史、生物史等专科史的老路。

“在理科门类下,科学史很容易被边缘化”,吴国盛认为。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学位授予问题。就科研内容来说,科学史论文可以脱离数据、公式,仍能将科学的历史脉络理出来,这样一来,与理科论文的评价标准有很大差异,论文无法在学位审核中通过,则无法被授予学位。

但作为理学下的一级学科,需要“挂靠”到某个其他门类一级学科下。一位到会代表抱怨,他们这届学生的学位审批在理学文院内“踢来踢去”,最终“下次到底怎么办下次再说”。

“本次会议的另一个目标,是扩大影响,吸引优秀生源。”吴国盛说,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总是建立在不断有优秀的学生进来的基础上,但长久以来,科学史不被了解,缺少优秀生源,这妨碍了学科建设与发展。

他认为,科学史教学存在两方面任务,一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要让学科发展后继有人;二是对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这一方面为高等教育作出学科的贡献,同时,对本科生开课显然有利于对外介绍科学史专业、为科学史专业输送优秀的研究生生源。

对于以后的学科发展趋势,与会者希望,“凡高校都开科学史课程”,这样一来,科学史专业研究生就会有优秀的生源,研究力量雄厚,同时,专业研究生的出路也不成问题,可以形成科学史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吴国盛说,尤其要看到的是,“普及”科学史课程,对学生有利,历史是全面理解科学的一个步骤,但今天很多学生缺乏历史感。一个不知道历史的人,很难决定发展的方向;不懂得来龙去脉,就基本上是盲目的。

这次会议的另一成果是发起了一份倡议:在科学技术史学会下成立“科技史教学委员会”。其重要职能之一,是继续定期组织全国科学史教学研讨会,推进领域内合作与交流;并将开设网站,行业人士可以上传、下载教研课件、科学史料、图片资源等;更可以以此为平台,以注册会员的形式长时间、常规性地吸纳行业人士,扩大科学史学会的队伍。

这一倡议,得到极大支持,有58人签名。不少人原本不是科学技术史学会成员,为获取签名资格,当场填表,申请加入科学技术史学会。

吴国盛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次起步,为科学史大规模进入本科课堂作好了准备。

编辑:宁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