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与中国区域国别学同行共进 | 李晨阳:再论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学科建设

尽快将国别与区域研究(或区域国别学)列为交叉学科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是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决定着国别与区域研究能否在短期内构建覆盖全球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完整知识体系。

研究内容及其边界真正的国别与区域研究,除了研究特定国家或区域的语言、文学、文化、民族、宗教、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军事和安全等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对这个国家或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生态、生物、科技等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完整构建有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面、准确、客观的知识体系,也才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考虑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的边界时,应该把特定国别和区域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都包括进来,真正体现这个学科的交叉性。

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的确定“国别与区域研究”顾名思义是要对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共时和历时的研究,设置的各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既要覆盖全球的国家和地区,也要不交叉才合理。目前我们考虑设置七个二级学科,即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发达国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研究、周边地区研究、“一带一路”研究、区域治理研究、文明互鉴与交流研究。这样的设置考虑到了覆盖面,也突出了重点,但是相互交叉的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共时状态下的世界各国,将其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就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再设“一带一路”研究、周边地区研究,实际上形成了明显的交叉,因为“一带一路”沿线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周边地区也是如此。

对于共时状态下的全球各个区域(如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虽然在实际的研究当中,我们经常使用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中东研究、非洲研究等概念,而且国内也成立了相关的国际区域性研究会或学会,但是不可能把全球每个区域的研究设为二级学科。

对于历时状态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要解决的是国家和区域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问题,只设置文明互鉴与交流二级学科,似乎还不能囊括全部的内容,但为了与世界史一级学科中的地区国别史相区别,设置文明互鉴与交流二级学科属于不得已的选择。

綜上所述,国别与区域研究设立以下六个二级学科更为合理: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发达国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研究、区域治理研究、文明互鉴与交流研究、重大专项研究。其中“重大专项研究”是借鉴了中国史、世界史学科中的“专门史”学科设置,把有必要凸显的周边地区研究以及像“一带一路”建设这样的重大研究作为国别与区域研究中的重大专项,以后再有类似的国家重大项目,也可以放入“重大专项研究”当中,而不必再设立新的二级学科。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别与区域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了中国特色,是我国国别与区域研究必须坚持的重要理论。

对于共时状态下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而言,现代化理论无疑有着指导意义;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研究而言,有必要突出发展理论尤其是发展政治学、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言,依附论、世界体系论(“核心—半边陲—边陲”)也应被重视。

对于共时状态下的全球各个区域的研究而言,地区主义应是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与此同时,区域治理既是一种国家间关系的治理方式,也是一种有待完善的理论。

对于历时状态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文明互鉴理论同样是应该坚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特色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方法论,既要汲取前人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要把握“民心相通”的主基调,强调较高的对象国语言水平、丰富的田野调查经历、突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作者简介:李晨阳,云南大学副校长。

本文原载于《世界知识》2021年第18期

专题链接:与中国区域国别学同行共进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