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榜样系列报道之四:腹有古都诗书气,唤得山城桃李开

腹有古都诗书气,唤得山城桃李开

——记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国语言文学系05级博士研究生王晓冬

王晓冬,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05级博士研究生,曾在北京召开的周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做专题发言。签约单位:西南大学(重庆)。

她是秀气的江苏女子,却最爱新奇,渴望挑战;她成长在东部,却对西部风情有着无尽的向往;她在学术的海洋中汲取精华,更满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是如何将这一切完美的融于一身?她的内心深处又怀着怎样的激情和梦想?

?
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国语言文学系05级博士研究生王晓冬

穿着T-shirt,戴着眼镜的王晓冬一如照片中清新温雅,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初见面,她就很不好意思地说:“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并不是那么崇高,听说要被采访就很忐忑。在我心中其他签约西部的人更令人钦佩,比如去西藏、新疆、甘肃等地方的。其实我真的更佩服他们!”

这句话贯穿了采访过程的始终,如此直率,如此谦逊。在中文系浸润十余年,擅长写作、演讲的她,讲话开门见山表达恰如其分,犹如行云流水般将有关自己的抉择娓娓道来。

理想:情怀不舍,青春校园

王晓冬签约了位于重庆市的西南大学,准备做一名高校教师。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大学,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带有师范性质的高校。谈及这份职业的选择,她笑着说,因为自己很喜爱这个专业,更有着深深的校园情结。

1998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王晓冬在这个领域已然探寻了十一年,对中文专业有了深厚的感情;再加上她一直以来都在求学,工作实践经历也是在学校担任助教,生活的圈子基本以学校为主。“我已经习惯了这个环境这种生活,”她说,“接受了那么多年系统的学术训练,我也希望能够在这个专业继续走下去,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我的博士专业学术性较强,择业时相对会困难一些。”王晓冬告诉记者。现在许多高校热衷于发展实用性学科,如新闻、对外汉语、影视编导等等,新兴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王晓冬在目前最好的足彩app读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传统的中文专业,要想留在比较好的高校中,从事完全专业对口的教学科研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她将眼光投向一些还保持着传统的师范类院校,“我的简历投的全是师范类高校。”她说,“我本科读的就是师范,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很好,青春且富有活力。虽然大学教师不像中学老师那样有沉重的升学压力,但是也有科研任务,可以鞭策我前进。”

挑战:父母牵挂,异乡生活

王晓冬成长于江苏省徐州市,在北京度过了博士生涯的四个春秋。她想过回江苏工作,为家乡奉献青春;也曾考虑留在北京,在更大的舞台上激扬年华。

然而,她最终将眼光转向了西部。用她自己的话说:“西部相对缺乏人才,比起东部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发展机会,在那里可以尽情的利用所学,施展才华,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尽管怀有这种雄心壮志,但是从不在乎物质生活的王晓冬却担心自己可能一时难以融入迥然不同的新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恐怕过去后不能适应那边的生活。虽然我现在单身,并没有拖家带口的顾虑,但我是家里的独女,担心的是无法照顾父母,无法照看家庭。”王晓冬如是说。地域差别在她心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习俗差异,是自己的家庭责任和职业选择间的冲突。

王晓冬很乐观,好奇心和想尝试新鲜事物的意念驱动着她考虑重庆、期待重庆;她又很现实,担心自己曾经设想好的未来生活和实际会有落差。就如以前在南京上学时迫切地向往北京,在北京待了四年后又期待着回到南方,无论选择哪里,总会在获得的同时有所割舍,在喜悦的同时有些许遗憾。“地域的区别太多的是想象,是他人观念的灌输,那片热土究竟是何番情景,恐怕还要靠自己探寻。”

抉择:耳濡目染,导师教诲

在王晓冬最迷茫的时候,一个人的鼓励让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就是王晓冬的博士生导师——温儒敏。温儒敏老师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广东韶关基层工作多年,现任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温教授那段特殊的基层工作经历使他有了不同寻常的远见卓识和非常丰富的人生阅历。在王晓冬眼中,温教授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他常挂在嘴边的是:年轻人就该出去闯,去基层。祖国有着锦绣的大好河山,为什么都要留在北京?

很多人一心学术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逐渐和社会现实脱离,缺乏属于人间的普世关怀;很多人对未来的规划顾虑别人的看法,认为留在北京、上海才是成功的表现;很多人为了工资住房孩子上学等现实的考虑而割舍其他拼命努力,只为了能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有一丁点立足之地……然而,温教授并不完全赞同这些观念,他认为生活和学习是同步的,年轻人应该放下身段,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基层和边缘。“老师那一代人是非常有理想和抱负的,他们会为了坚守社会理想而甘愿放弃一切。他常常说我们‘80后’的孩子活得自私。但其实我们也有理想,只不过这个理想被现实所羁绊。”王晓冬说,“所以很多同学会转去做一些像编辑这样更应用性的工作。但是老师常给我们灌输要坚守自己信念的思想,他支持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太局限自己。他说,师门下弟子分布在天南海北,这才是他最大的成功。”

老师的谆谆教导坚定了王晓冬的选择。“老师是支持我的!”她很开心。“温老师的教导影响了我,我最终决定去西部!”每次提到老师,她总是一副敬仰的神情,眼里充满感激。

除了老师的教诲,王晓冬还想特别感谢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就业中心不断完善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对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而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就业信息和指导,正让王晓冬对西部有了更深的了解,愈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王晓冬笑称,自己选择了一个最难的方向,但却有了一个最好的归宿:“找高校的工作就像碰运气,要先自己寻找信息,提前投简历去争取指标和名额。它和企业招聘会有大约三个月的时差,所以很有可能当别人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时候你还在等待那边的通知,或者仍在办理复杂的人事关系,因此报高校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没有学校的帮助,难以设想我的求职路上会有多少波折。”

展望:充满期待,开拓未来

还有几个月便要迎接全新的生活,王晓冬心中既满怀期待又难免忐忑不安。她对未来的规划就是先适应生活,做好吃苦准备,再去努力开拓自己育人的“花园”。

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观念和生活习惯问题。西南大学位于重庆郊区,比较偏远,去了可能会有心理落差。人们对于一个地方从认识到与之契合需要一个过程,只有让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自己。自小生长在江苏并在北京求学四载的她虽说身上融有南北方女孩的气质,但广袤的西南地区毕竟是一个从未接触的环境,或许现实和观念中会相距甚远。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王晓东最近常看和重庆风俗相关的书籍与电视节目,常和朋友相约去重庆菜馆,为的便是将来更好地适应那边的水土。“我还准备在重庆住一辈子呢,当然要多了解一些那里的风土人情。”

更重要的无疑是家庭责任。当时本科报考南京师范大学实际上是王晓冬父母的意思,他们希望独生女儿能离自己近一些,可以常常回家,没想到如今女儿却要去重庆工作。“说实话,当时只想着挑学校挑专业,让专业对口,忘记替他们考虑。其他困难都可以克服,但这个却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现在只能两头跑,但随着铁路的提速,从重庆到江苏的路程也肯定会变得不再那么遥远。”王晓东也告诉记者,“相比‘小家’,我其实还是更看重社会责任——也就是‘大家’,而我相信父母也肯定能够理解我的选择。”

在硕士阶段担任过三年助教的王晓冬“重拾教鞭”,自然会得心应手,但她坦言自己还有很多要学要积累。因为在她看来,做一位合格的老师,授业解惑尚在其次,师道之重,在于对学生春风化雨的教化,润物无声的濡染。王晓冬告诉记者,她要守在西部平凡的三尺讲台,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换得桃李天下,芬芳花开!

“我希望明天会更好。我相信明天会更好!”在采访临近尾声时王晓冬如是说。脸上依旧是淡雅的笑容,如那些她挚爱的文学,沁人心扉……

编辑:李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2024-04-28 17:00:15 - [User Error]:Open file failed, file=/home/wwwroot/default/data/autoClearCache.lock [file]:/home/wwwroot/default/inc/func/2.php[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