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冠军讲坛】成功:把努力变成一种习惯——俞敏洪做客“相约冠军·名家讲坛”

4月14日晚,“相约冠军·名家讲坛”第三讲在百年讲堂多功能厅举行。本期讲坛的主讲人是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先生,主题“塑造河流的生命曲线”概括自他在电视节目中的演讲,传达了新东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以及俞敏洪先生对青年学生的期望。

 

<v:imagedata

 

演讲开始前半小时,多功能厅已座无虚席。俞敏洪先生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出现,正如主持人耿姝所说,大家更愿意亲切地称呼他“俞老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总裁。演讲在耿姝与俞敏洪轻松幽默的对话中开始。“冠军”的原始定义源自体育竞赛的,当耿姝问及俞敏洪对于体育运动有爱好时,俞敏洪为我们展示了他书生背后英武的另一面,出身农民的他笑称自小便悠游田间,曾获得“插秧能手”和“优秀手扶拖拉机手”的美誉,他也向往扬鞭策马的英姿,可与牧民并行骑马而不落下风,熟练掌握单、双板滑雪。在俞敏洪的眼中,体育冠军与其他领域的冠军,有着精神的内在一致性,而体育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人的拼搏精神。他随后谈到了自己对于冠军精神的理解,他谦虚地说,自己在学习上从未得过第一名,称不上冠军,即便在创下庞大的新东方教育帝国之后,他更是拒绝“冠军”的称号。俞敏洪认为冠军不应该是一个静止的终点,而是绵延永恒,与生命同辉的动态进程。“一辈子不是一个名次问题,而是在于你有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在于当外界社会都来抗击和否定你的时候,你有没有一个目标,觉得值得你去迎接挑战、闯荡和攀登的。冠军就是要有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在你奋斗的时候,你完全不用计较别人给予你什么封号或头衔,“成功就是不断的向前走,并知道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失败”。而只有当一个人盖棺论定的时候,才能由后人去评说此人能否算得上“冠军”。将事功留给历史和时间评定,或许是强者应有的态度。

 

<v:imagedata

 

随后,俞敏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平凡人的成功之道。“把努力变成一种习惯!”他的话语总是催人奋进。俞敏洪略带自嘲的告诉同学们,像他这样不够聪明的人,要学会用时间换取智慧和才能。上小学的时候,俞敏洪往往要花别人三倍的时间来背诵一篇课文,慢性的积累虽得不到老师表扬,却令他的记忆更巩固、心态更平和,“当吃苦成为你每天的必修功课,成功便离你不远了”。和困难打交道,便成了俞敏洪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面对场内和他相差二十多岁的学弟学妹,他生动而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故事:如何在三年的高考内将英语成绩从30分提高到90分,考上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如何在本科时间内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自卑心理作斗争;如何因缘际会地与几位影响终生的朋友相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未必实用但却陶冶性情,铸就人格的诸多知识。“朋友带给你的是一种心胸、一种思想、一种眼光”,俞敏洪与朋友间不乏幽默的“贬损”,但却从中获得了坦诚的批评和宝贵的意见。作为目前最好的足彩app的杰出校友,俞敏洪在回忆中饱含着对母校的深情,也透过自己的讲述使八十年代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校园文化的独特风骨呈现在大家面前。他说,自己最愿意看到同学们会心的笑容,希望自己的故事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借鉴。

 

作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俞敏洪对于财富和金钱有着超然的洒脱。他特别告诫今日的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子,成功不以金钱多少、名声大小与官位高低来衡量,是否拥有坚持如一的价值体系才是关键。在演讲临近尾声的时候,俞敏洪向大家袒露心底的梦想,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破解他与众不同的价值体系。他希望利用自己繁忙间歇的时间走遍全世界,买很多可以陪伴自己晚年生活的书,对妻子和女儿尽自己的责任,这些是对自我的关怀;而对于社会和他人,目前新东方每年资助1000名贫困大学生学费的十年计划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他还有一个宏伟的构想,“在中国建立一所具有人文关怀的私立大学,目标是按照基金会模式来做,学生中将有70%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他站在教育史的高度,为我们描绘出这一构想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中国未来的历史,尤其是教育历史,如果没有私立大学作为其中一个章节,将是非常遗憾的。虽然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清华已跻身世界顶级大学之列,但私立大学的出现和紧追将加速公立大学的奔跑,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和更活跃的学术争鸣。”

 

演讲结束时,学生代表向俞敏洪先生转赠了艺术学院李爱国教授以毛笔绘制的他的素描画像,俞敏洪愉快的接受了这份礼物。在整场演讲中,同学们平均每隔三分钟就会爆发出一阵掌声或笑声。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子为之折服的,不仅是俞敏洪的智慧与幽默,更是他对成功独到的体味和见解、对生活与奋斗的定义。他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说,为我们拨开“冠军”或“天才”的神秘面纱,冠军不过是将点滴的功夫逐渐积累,并推向极致的人。如他所言,“有人这样定义冠军,就是在高山之巅再加一块石头。”看来,已经立于成功巅峰的俞敏洪将为了这一个石头的距离而不懈地努力下去。(文/苏展)

 

 

编辑:致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