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魅力化学系列报道之二】教学相长,制度护航

编者按:2009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89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先后获此殊荣的八位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人中的一员。

徐光宪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科研领域涵盖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特别是在稀土化学和稀土分离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是我国杰出的稀土专家,创立了串级萃取理论并广泛应用于稀土工业生产,对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是中国在稀土量子化学、配位化学、萃取化学领域开展研究的先行人,曾两度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1994年获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科技成就奖)。

徐光宪院士之所以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重视科技、重视人才、鼓励创新的政策,离不开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和“民主、科学、爱国、进步”的办学方针指导,离不开化学学院近百年来所积累而成的潜心钻研、科技报国的良好氛围。

2010年,我们将迎来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日,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新闻网特别推出“魅力化学”系列专题文章,从科研、教学、师德等角度,探究化学学院在科学研究、制度管理、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经验,展现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化学人投身科研、奉献青春的崇高精神,并以此激励更多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者和学子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积极的贡献

【魅力化学系列报道之二】

教学相长,制度护航

化学是浪漫的,类似于“氢在电火花的吸引下,与氧洒下晶莹的泪滴”、“钾投入水的怀抱,化成缕缕淡紫的清烟 ”的描述,为化学赋予了诗意的解读,化学也成为了一个充满创新和创造的神奇领域;化学更是严肃的,从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到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化学的世界始终与“严谨认真”相伴,无论是化学研究还是化学教学,都要求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我国化学教学科研重镇,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直跻身学术前沿,正是在大胆创新和严谨求精“双轮驱动”下,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和尊重。二者是如何在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化学学院实现 “无缝对接”的?

奥秘就在于他们形成了一套高度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委员会,让教学更贴近师生

说起自己的教学,化学学院的老师都会自豪地告诉你,他们有自己的“主心骨”——这就是化院的教学委员会。

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裴坚教授告诉记者,教学委员会是化院重视教学的一个关键举措,与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一起成为学院的三大委员会,它对化院的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委员会有两个主要任务——制定本科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和对新引进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议。学院每引进一位新教师,都须经教学委员会评议通过;每制定一项有关教学的新政策,设定一门新课程,都须经教学委员会讨论。“在化学学院,教学管理如此井井有条、规范有序,教学委员会功不可没。”

裴坚介绍,教学委员会每届任期4年,由来自有机、无机、物化、分析、高分子、应化以及化学生物学等各个专业的老师以及化学学院主干基础课主持人组成,每个专业原则上有两名老师参与,代表不同的研究方向。教学委员会成员大多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一线老师,长期从事本科教学,能更好地为这些课程进行把关。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直接主持教学委员会的运作,并指导具体的进程。

提到化学学院教学委员会的运作,裴教授一脸自信:“在化院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在每项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都会经过严密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它是行之有效的,才能组织实施。因此,教学委员会每项决策都是民主讨论的结果。在这里,任何东西不是拍了脑门就决定的,尤其是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材选编等重大事项,特别需要一些富有经验的老师把关,使其运行起来更有效,防止决策后没有效果,半途而废。”

如何真正让民主产生成效?化院在设计民主模式时也有过一番探索。裴坚说,教学委员会曾采取过“一票否决制”,即委员会中任何一个老师都有权在引进新老师时使用一票否决权,“事实证明,一票否决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适的,因为‘一票否决’约等于‘没票否决’,在巨大的压力下,没有人会去投反对票,反而起不到民主的效果,因此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原则。从实际效果看,这样要求更严格,近年来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引进的教师都已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课外科研工作替代学分,培养创新人才的“妙招”

化学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而课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学科发展。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化院走出了一招“妙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是化院教学的一个特色。只有更多地接触科研,学生才能确立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了增加学生对化学的了解和直观感受,化院在基础课设置的基础上,开设了一系列课外实验科研项目,积极鼓励本科生参加。

近年来,化院还进一步将支持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制度化,并把实用与创新相结合,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触科学前沿,参加挑战杯、申请各项基金进行科研, “我们从学生大二开始就鼓励他们直接参加科研活动。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提出科研计划,来申请基金(莙政、毛玉刚、泰兆以及校长基金等)。一年以后他们必须书面和口头汇报工作,特别优秀的同学会给6个学分,一般的给4个学分,比较差的给2个学分,还有不能通过的。大三、大四学生们如果有更丰富的科研成果可以继续申请学分,并替代相关的课程。” 裴坚说。

课外科研替代学分的“妙招”,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充分地体会从科研中获得的乐趣,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实践和思考的机会。实验室教学的好处就在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实验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训练了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入实验室,可以更加深入地在新的科研领域中进行探索。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3级本科生,2007年免试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周焱同学大一就进了实验室,这让他更早、更多地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让他能够以更开阔的眼界、更高远的视角来探寻适合自己的领域方向。周焱说:“实验能不能出结果很难说,因此不能闷头一直干。实验过程中的反省和总结十分有必要,有的问题就是得想明白,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在2007年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由他带领的团队以《新型OLED蓝光材料的探索——新型稠环芳烃合成方法的开拓》研究成果荣获特等奖。

抽象的数字图形和大量繁琐的实验总是有着很大的距离,对于本科同学来说,能否适应这种差别,适应实验室的环境呢?裴副院长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的本科生都非常优秀,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每个课题组会针对最新领域进行研究,学生在这里能真正了解化学研究到底在干什么。”

据了解,在化院,从大一下开始,一些优秀的学生就进入实验室和研究生一起学习工作,导师直接指导他们进行研究。现在,化院从大二开始约10%-20%的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大二下学期基金申请人数增长到50%,大三升至60%-70%,大四则高达90%。课外科研已经在化院蔚然成风,更在化院学子心中深深地埋下了“创新求发展”的种子。

专家教学,“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化院,长江学者们一直是教学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化院拥有高松、赵新生、刘忠范、来鲁华、严纯华、邵元华、王剑波等12位分布于化学各学科的长江学者,他们不仅带领研究生搞科研,从事课题的研究,也参与本科生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可以说,长江学者们在教学领域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成为化院制度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学者们的教学情况,裴坚副院长特地带记者“突然袭击”式地走访了严纯华教授。走到严教授实验室的时候,记者看到他正在忙碌地和几个学生一起讨论着什么。当听到学生发表出有见地的建议时,严教授露出了孩子般的真诚笑脸,他告诉记者:“通过教学和交流,和这些年轻学生在一起,我觉得自己的心态也更加年轻了。”

?
严纯华教授和学生 (摄影:王天天

谈到教学方法,严纯华教授首先强调了化院在教学中积累和传承的认真严谨传统,他觉得自己并无特别经验,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加深了对“教学相长”四个字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力求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尽可能介绍一些与所授基础知识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讲课以外,我会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进入实验室旁听和学习。”

据悉,严教授的实验室每年都会有数名本科生协助研究,不仅有大二的,还有大一的。“许多本科生很有研究能力,通过和他们的接触,我们也能受到启发。当然,过程重于结果,他们在参与研究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在研究方法上的训练要远比他们具体的工作结果重要。我希望的是能让他们尽快地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科学鉴赏力和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能够通过交流、沟通,来启发引导他们。”

如何做到有效地交流、沟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呢?严教授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比较外向、善于表达和交流,我就安排他们组织或主持讨论,让他们去影响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对于比较内向和拘谨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敢于表达意见;平时我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尽量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针对研究生面临较大的压力,常常出现各种思想和情绪波动,我就主动与之交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学会面对研究和生活中的挫折。”说起这些经验,严教授娓娓道来。

教学以外,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是化院的老师们,尤其是长江学者们更看重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在失败中前进,要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发现问题、寻找乐趣,正确地面对研究、生活当中的挫折。大学并非真空和完美世界,社会上的各种不近人意之处必然会投射到校园、影响学生的心理和工作状态。除了学习和研究外,学生的生活、恋爱等问题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也是我们教师必须学会的。”严教授说,“我对学生在研究方面没有硬性指标,但是我要求他们有科学精神。在研究态度、做人态度、个人品性方面我会更关注一些。因为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面对挑战。”

为日常教学“保驾护航”,这是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带给化学学院良性发展的最大机制保障;“向制度化教学要成绩”,也成为全院师生尝到了“甜头”后所达成的一致信念。相信在这种强有力的保障之下,化学学院的各项事业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

专题阅读:

【“魅力化学”系列报道之一】团队浇灌“科研之花”:重才务实,团结创新

?

编辑:文尚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