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一清如水 丹心不老——访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徐光宪院士

“一套简易的沙发茶几,一个普通的写字台,醒目的是那‘铺天盖地’的书橱,以及书橱里排列得整齐有序的书籍资料。斑驳的白发,睿智的前额,白皙的肤色,端庄的面容仍可见当年的秀色。”

这是几年前一位记者去徐先生家中后回来所描绘的景象。时过数年,当记者轻声地走进先生在北京蓝旗营的家中时,看到的是几乎没有变化的景象,一样的摆设,一样精神抖擞的老人,只是,今年,这位享誉中外的卓越的化学家、教育家,已经89岁了。

?
徐光宪院士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摄影/吴音)

徐光宪,1920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祖籍浙江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主修物理化学,同年回国到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任教。现为目前最好的足彩app资深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五次改变研究方向 两度获“何梁何利奖”

从学术研究上说,徐光宪的一生无疑是传奇的一生。

因为祖国的需要,他连续五次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无论是他所钟爱的量子化学还是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他都能拿起来,钻进去,出成果;因为祖国需要,他和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带领中国稀土工业昂然跨进世界前列,创造了被世界稀土界惊呼为“中国冲击(China Impact)”的奇迹,改变了世界稀土产业和市场格局。

1951年,新中国一面开始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而在大洋彼岸,美国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通过“总统法案”,来阻止中国留学生返回祖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徐光宪当时已经在美国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而且当选为美国Phi Lamda Upsilon荣誉化学会会员和Sigma Xi荣誉科学会会员,接连荣获两枚“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前途一片光明。

“因为抗美援朝已经开始,我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不愿意留在一个和自己祖国敌对的国家中”,先生神色庄重地说。我们没有过多地询问当年回国时的情景,却可以想象,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科研条件,放弃夫人高小霞院士即将拿到的美国博士学位,克服重重困难,借口华侨回国探亲,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深厚的赤子之爱。

回国后,徐光宪院士在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化学系任教。几十年来,凡是从高等学校化学系毕业的学生都会熟悉那本题为《物质结构》的书。那是先生倾尽心血编著的一本教材,曾经获得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化学类图书中,至今只有这一个特等奖),在培养中国年轻化学家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教书育人的付出,先生应该是感到欣慰的,因为他的学生这样说:“我们的化学研究当时总体上和国外相差了20、30年,但是学了这门物质结构课,读了这本教材后,我们的大学本科教学水平和国外一流大学完全可以一拼了”。就是这本教材,在全国沿用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1955年1月15日,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研发核武器的英明决策,号召全民办原子能教育。高教部根据中央的部署在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成立物理研究室,1957年8月改为技术物理系(即原子能系),钱三强先生建议将徐光宪从化学系调到原子能系任副系主任,徐光宪服从国家需要调入原子能系统,从事核燃料萃取化学研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核燃料萃取化学的骨干人才。

1972年,“文革”动乱后,徐光宪被调回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化学系,接受了一项军工任务——分离镨钕,纯度要求很高。刚刚回到化学系的徐光宪,成了这一研究的领军人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徐光宪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稀土世界中的“中国传奇”。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稀土资源大国,出口的都是低利润的稀土初级产品。徐光宪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试验,发现稀土串级萃取的方法,凭借他在理论上的深厚功底,创建了“串级萃取理论”。该理论可普遍适用于不同组成和分离指标工业流程的最优化参数设计,并可将设计参数不经过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直接应用于生产,大大节约了创建稀土新工艺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加速了新工艺研制和应用的周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迫使美国、日本稀土分离厂停产,法国减产。当前,我国单一高纯稀土产品的产量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被国外同行惊呼为“中国冲击”。

?
资料图片:2000年在目前最好的足彩app稀土实验室(左一为严纯华教授

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再到核燃料化学,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学,这是徐光宪第四次改变研究方向了。1978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我国科学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钱三强先生再次来到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对徐光宪和他的科研团队说:“你们可以重新搞基础研究了”。“于是我真的又开始了我最初选定的量子化学研究方向,招了八个优秀的研究生”。先生缓缓地极其平静地说。波澜不惊的话语,怎么都看不出这是一个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为了祖国飘洋过海、鞠躬尽瘁,五次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学术泰斗。

徐光宪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使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首位。鉴于其在稀土化学、量子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2005年10月,“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作为一种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徐光宪院士。他是国内第四个获得该奖项的化学家,目前全国科技界仅23人获此殊荣,其中高校仅有4人。而事实上,早在1994年,徐光宪就已经获得了“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两度获得“何梁何利奖”,对一个科学家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沉甸甸的奖项之后,是沉甸甸的肯定和感激。

为白云鄂博稀土和钍矿的资源保护两次上书总理

2005年9月,徐光宪、师昌绪、王淀佐、李东英、王乃彦、何祚庥等十五位院士联名写了一份《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的院士建议,上报国务院。很快,这份紧急呼吁便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示:这个建议很重要,请国家发改委阅办。2006年6月19日,先生就如何落实总理批示再度报告总理,一周内便得到温家宝总理的再次批示。

在那两份沉甸甸的批示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老院士沉甸甸的心。作为一个研究稀土的权威老专家,徐光宪自始至终都牢记着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要把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十分难得的稀土、钍、铌、铁等多元素共生矿,但是一直都被当作一个铁矿在开采,稀土和钍、铌等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钍是一种重要的核能战略元素,中国的钍资源占世界第二位,极大部分在白云鄂博主东矿。自从包钢公司在1959年建厂以来,已经开采了40%,但稀土的回收率不到10% ,钍的回收利用率几乎为零,其放射性污染还直接影响包头市和黄河”。谈及白云鄂博的资源浪费和污染,先生痛心疾首。

已经开采的白云鄂博主东矿的尾矿已达1.35亿吨,排放在内蒙古包钢尾矿坝中,矿浆中含有稀土和放射性钍的化合物。尾矿坝是一个在平地上筑坝,面积达11平方公里,坝顶高出地面35米的“大悬湖”。该坝地处地震多发地带,1996年包头市发生地震,尾矿坝离震中仅15公里。这一带的地壳结构已经受到破坏。包头每年雨季时洪水都要排入黄河,包钢尾矿坝的排洪出口也是黄河,如果一旦发生洪水决堤或再次发生地震,那么不但威胁到上百万包头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黄河将受到放射性钍微粒的污染,其后果将比松花江事件严重得多。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17个元素的总称,其中16个是高新技术不可缺少的战略元素,我们呼吁希望恢复国家稀土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稀土的研发、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时明确白云鄂博主东矿是以稀土和钍为主共生矿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重视钍资源的回收,保护包钢尾矿坝”。先生一字一顿地说。为了他所钟爱的稀土事业,为了包头、黄河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位时年89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携同他的老同事、老战友奔走呼告。

同根连理 院士伉俪情深

在稀土的世界里,徐光宪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传奇”,在婚姻的殿堂中,先生和夫人高小霞院士亦创造了一个传奇。

徐光宪和夫人高小霞这对科学家伉俪身上有着太多的共同点。两人同为浙江人氏,徐先生为浙江绍兴人,高先生为浙江萧山人,可谓同根生,同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生,1951年从旧金山同船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同为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教授,同为全国政协委员,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获国家自然科学奖、进步奖等多种奖励……这些仅仅是他们五十多年共同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科学院屈指可数的院士伉俪,这五十多个春秋,他们相识相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每一个看过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东方之子——徐光宪高小霞院士伉俪”的人都会有一种朴素的感动,先生在答记者问时说了几句话“结缡相伴五十年,甘苦与共,今后难免有人天暌时隔之日,愿留存美好时刻,作永久忆念。”,发自肺腑,朴实无华。

1951年,高小霞先生放弃了即将获得的美国博士学位,和徐光宪一起,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回国后,两人一直都在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任教,徐担任技术物理系副系主任、核燃料教研室主任、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稀土化学中心主任等职,高小霞则长期担任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在燕园这座古老的园子里,他们携手前行,共同走向了事业的巅峰。1980年,夫妻双双获得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翻看着《徐光宪教授八秩华诞志庆集》,翻看着里面两位老先生当年的合影,相濡以沫的52年,多少平静而感人的故事。为了科学救国,他们远涉重洋,求学求知;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又抛弃了个人的一切,毅然回国;艰难的岁月里,先生曾在鲤鱼州的烈日下放牛,高老曾在江西德安化肥厂背过水泥袋,但是,直到古稀之年,他们毅然对自己的祖国无怨无悔,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伴侣,用个人的努力和牺牲,换得科学的发展。

?
资料图片:徐光宪和高小霞院士在未名湖边散步

对家庭,对女儿,两位老人都有愧疚之心。因为两人工作的关系,四个女儿,从小就很少享受与父母一起游玩的快乐。但女儿徐燕却说:“在我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他们很少直接讲述做人、做学问的大道理,但他们做人、做学问的榜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渗透在我的血液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也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女儿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所作为。

“父亲和谐的婚姻对我们受惠最深,父母的感情始终如一,从他们认识、结婚到留学,回国执教以及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和考验人品、人格的时代和直到母亲去世,不管他们经历了人生多少个起伏、挫折、生死抉择,他们之间的爱愈来愈深。如果有人要问我这世间有没有所谓的爱情,我会说父母的爱情是我能证实的,是我相信的人世间的爱情。”

女儿徐放在先生80周年诞辰的时候写下的这段话或许就是对这对院士伉俪五十多年婚姻与爱情的最好注解。

“家乡故里,一生都惦记的地方”

家乡故里,是徐光宪院士惦记的地方。

“我的祖籍在浙江上虞,我是生在绍兴长在绍兴的,我的父亲从小教我算‘鸡兔同笼’等算术难题,教我下围棋。我的母亲则总是教导告诫我们兄弟‘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家乡故里,影响了我的一生……”北京九月初秋的阳光照进蓝旗营的小屋里,铺洒在地上,宁静而安逸,先生很有兴致地谈起家乡故里,谈起自己的父亲母亲。

徐光宪,1920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一个富足的小康之家,可惜没过几年,徐家家道中落,求学之路变得异常艰辛。1936年,16岁时,为了早日工作养家,徐光宪考入浙江大学代办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杭州沦陷,浙江大学内迁,杭州高工解散。1938年,浙江省教育厅安排杭州高工学生转学至宁波高工,在宁波乡下一个叫做诚应寺的寺庙里,徐先生继续着他的求学之路。

“很怀念那时,中学时代虽然艰苦,但却是学习的黄金时代。”老先生对自己少年时期的这段求学经历至今记忆犹新。白天听课、晚上借路灯“秉烛夜读”,自己啃完了几本大学土木系的英语教材,后来到了上海,在做家庭教师的余暇,复习高中课程,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往事历历在目,先生如数家珍。

和每一位游子一样,先生对自己的故乡一直怀有很深厚的感情。虽然因为工作原因,很多年没有回故乡了。但是虽身在京城,先生还是心系故乡,总是关注着家乡的发展进步。

“我是非常自豪的,我是一个浙江人,今天见了老家来的人尤其高兴”。先生爽朗地笑着,“浙江其实很不容易,是一个资源贫乏的省,人均土地面积最少,但是经济发展很快,能依靠的就是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靠历届各级政府领导们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尊重老百姓自己的选择,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前就很好地按着这种思路去发展了。”

先生介绍,浙江省是纺织产业的大省,产品远销全世界。在已经“做大”的基础上,要“做强”,“创造名牌”,必须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细旦尼龙项目,是已故中科院化学所杭州籍徐端夫院士在他几十年从事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研究的深厚基础上,结合也有几十年经验的配位化学专家,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吴瑾光教授的特长,合作进行基础研究开发出来的自主创新成果。徐端夫生前和杭州师院有机硅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了一个细旦尼龙课题组,从事中间试验和开发研究。细旦尼龙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能,可以制作高档大礼服和高档运动服,可以挑战尼龙6的世界龙头企业杜邦公司,创造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好项目。

先生手拿着一份《尼龙6细旦纤维制造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合同》,满面笑容。“儿童相见不相识,乡音无改鬓毛衰”,89岁的老人所有的,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怀恋和想象。

这是一种期许,更是一种爱,一如先生对自己的祖国,对妻子,对女儿,对学生,对身边所有的人。“赞誉声隆业绩亨,徐行报国立功名。光风霁月遍桃李,宪宪学科多大成。”因为爱,他的生活充实;因为爱,他的世界博大;也正是爱,让他的科研事业在古稀之年,依旧绽放着绚丽的花朵。

?

编辑:文尚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